3月22日,作为水利部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的主要活动之一,由水利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寻找“最美家乡河”活动揭晓仪式在重庆举办。该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的重要探索实践,也是落实河湖长制的重要抓手,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增强公众的河湖保护意识和参与热情,也为其他河湖的治理保护提供有益借鉴,共同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揭晓仪式举办同期,还以“打造我们的幸福河”为主题录制了专家访谈节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未来城市实验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刘治彦教授就“什么是幸福河湖、怎么打造幸福河湖、如何参与幸福河湖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江西省区域经济与发展研究院组织人员统一观看学习。
——幸福河湖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
水是生命之源,如果离开了水,就没有万物,更不会孕育人类。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正如《道德经》所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上就是要以“水”作为核心来展开,水的载体就是“河湖”,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注重河流治理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建设好幸福河湖,这也是我们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应有之义,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河湖长制的制度优势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五位一体”协同推进,尤其重视流域治理,习总书记先后对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举行过全国座谈会。
对于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要体现出系统性、综合性,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治理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全流域、全覆盖、全体系的河湖治理模式。自上而下的河湖长制,使政府党政机关和河湖治理形成“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便于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真正实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推动“五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
——全民共建幸福河湖
幸福河湖建设的目的是以人民为核心的,社会各界、各团体以及群众都要认识到幸福河湖建设的最终目的,并且积极参与到建设幸福河湖的行动中来。
从政府层面来说,要进行积极引导,将对幸福河湖的建设投入转换成投入者所带来的收益,比如,群众进行幸福河湖建设能拥有一个人人受益的休闲健身场所,企业投入幸福河湖建设资金便于后续在税收、土地等政策上享有一定的优先权;要规划合理的公共资金成立相应的研发机构提供技术支撑,技术对于幸福河湖建设乃至于整体生态环境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从企业层面来说,要有清洁生产的意识,并且有计划地付诸于实际生产活动。